天目山遗址,位于姜堰区城区北部,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古城址,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,四面环水,形似一座小岛,呈覆钵形,与中国东南地区以往发现的同时期古城有着较大差别。
天目山遗址,位于姜堰城区北部,新通扬运河南侧,姜溱河东畔。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,四面环水,形似一座小岛。2006年5月29日,经国务院核准公布,天目山遗址作为历史时期不同朝代、不同类别、不同地域且保存基本完好的典型遗址,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3年10月18日,首届江苏省文物节暨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庆典中,邹衡先生在南京博物院展厅对天目山古城出土文物予以现场点评。
1975年、1983年,先后在遗址东北角出土商周时期的几何纹陶器残件、玉器残件、铜削、铜箭镞、灰陶豆等。2000年、2002年,南京博物院主持,南京博物院、泰州博物馆、姜堰文管办3方人员组成天目山遗址考古队,对天目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,揭露面积1298平方米。该遗址是一个西周时期的古城址,分为内城和外城,外城外侧有环城河道,外城墙目前仅发现东、北、西三侧。发掘中发现了河道、城墙、台基、房址、墓葬、排水沟等古遗迹和大量动物遗物及人工陶器罐、鬲、豆、钵、盆、盘、簋等。可初步建立考古学文化序列。